老三样存世量见底红木家具走上转型之路
老三样存世量见底红木家具走上转型之路
不论国家标准GB/T107-2000《红木室硬木》列入多少闻所未闻的木材,国人心目中的传统高端家具用材仍是那老三样:黄花梨、紫檀、老红木。而今,黄花梨一骑绝尘,紫檀备受限制,连当初被广作家具到一木一器的老红木,时至今日也是曲高和寡,堪堪凋零。
老三样木材存世量见底了,价格贵得见顶了-南昌贵友红木当很多年前被材料价格快速增长掩盖着的隐忧裸地暴露在行业面前,传统家具业该何去何从。
腐朽老红木的应对之策是开始新一轮材料运作:黄花梨没了运作交趾黄檀,交趾黄檀贵了运作奥氏黄檀,其间还有效仿卢氏黑黄檀托名大叶紫檀案例,运作一种取名大叶黄花梨,最近终于弄明白真名叫鹊肾的材料。但是,不论运作何种木材,如何成功,非刚需资源运作出的行业都危如累卵,不堪一击。至此,材料炒作可以休矣。
红木家具业自形成伊始,唯材质论一直占据主流,毕竟以材料博短期利益者众,以器物求长远发展者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更热衷于追究假料造成的损失,很少真材实料粗制滥造的后果,认真制器者在很大程度上被边缘化。今天,当材料贵到消费者必须家具品质,粗制滥造、材料做假一不小心就会被识破时,为使行业有个健康长远的未来,是否已经到了该将话语权让位于认真制器者的时候。
对此,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邓雪松发表了题为木材资源告急,倒逼红木家具行业转型的演讲,提出了行业转型和升级的概念。
“一个依靠自然材质消耗而飞速发展的行业模式,肯定不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可能;一个只要是做红木家具,不管做成什么品质都能挣钱的市场,一定不是一个正常和成熟的市场。选用名贵稀缺的自然材质,加上传统手工艺制作方式,并承载着千年家具文化传统的产品,却只能依靠木材价格上涨而盈利,无法由加工制作向设计制作转腐朽老红木品牌的溢价,缺少文化腐朽老红木品牌附加值的行业,也不是一个成熟和真正成功的行业,无法赢得历史的尊重!”
邓秘书长此言直指我国传统家具腐朽老红木对红木家具行业走出粗放型运行模式,由加工制作向设计制作转型的观点是何看法?北京宣明典居电红木唢呐董事长傅军民先生的发言或腐朽老红木的态度:一直以来,绝大腐朽老红木制器必仿明清,出现千人一面,万家一器的局面是必然的。原因固然为明清家具是国内外认同的经典,但也因市场驱动,我们常遇到这样的客户,来到店里张口就问是不是谱上的,似乎只有谱上的才是精品。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客有所好,商必附焉。满足市场需求没有错,但是作为腐朽老红木,不仅要满足当前市场需求,还要为客户的将来打算。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把对美的追求注入家具,精心制作,这样才能做出值得客户代代相传的家具。如果未来某个时期家具图谱能收入我们这个时代设计、制作的家具,才算真正对得起客户。我很清楚与粗制滥造相比,精心制作的成本会翻上好几倍。
与单纯仿古相比,设计创新不仅投入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呈几何级数上升,还要承担不被认同和被抄袭的风险。但没有人付出,没有人承担风险,中式家具的出路就会因材料短缺而堵死。只有把对传统的简单转变为思想的设计,才是我们这代家具人的出路,才能赢得后世对我们的认同。
如果说材料运作腐朽老红木的短期盈利模式,那么从加工制造型向设计制造型转变,则是引导中国传统家具业走出材料瓶颈的路。即使这条路会因设计人才、工艺人才、管理人才短缺而充满荆棘,但一定会有未来。
相关文章
- 中国红木琵琶数据监测报告
- 软装吹起民族文化风
- 红木中的新星印尼黑酸枝(红木书厨拉手)简介
- 河南红木产业大咖座谈谋发展助力传统文化复兴
- 东方寻宝文化收藏之红木市场现状及投资价值探讨
- 橱柜板材红木走私链曝光原材料陷危机
- 一个农民的红色梦想
- 百年对话中国工艺美术在南通发展的前世今生
- 品中式贵气尽在17日烟台艺博会红木家俱展
- 第四届新中式红木展推荐品牌-红古轩
- 百年木制四芯16两老秤现身新洲有一定收藏价值秤砣已当废铁卖了
- 只听别人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
- 其它学科依照国家课程标准讲授
- 红木家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 匠心中山技创未来中山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暨2023年香山工匠杯红木雕刻项目竞赛圆满闭幕
- 好运连连天天交泰国有红木吗
- 国际木材价格报价
- 云展商乾圆文化我从长治来系列文创
- 东阳中国大木制工艺相框集散地
- 河北大城县拟建省级红木古典家具检验中心